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櫧子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株子(《飲膳正要》)。
【來源】為殼斗科植物苦櫧或青?的種仁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苦櫧又名:血櫧(《綱目》),櫧栗。
常綠喬木,高5~10米。枝條稠密;樹皮灰褐色,小枝有棱。葉革質;橢圓狀卵形或橢圓形,長8~12厘米,寬3~5厘米;上面深綠色,下面蒼白色,兩面均光滑;邊緣在中部以上有3~6對疏鋸齒,下部全緣;羽狀側脈9~14對,纖細,不顯現;葉柄長1~3厘米。雄花序穗狀腋生,長8~15厘米,雄花乳白色,有香味;雌花序穗狀腋生。殼斗扁球形,直徑8~10毫米,包圍堅果,外有5~6環(huán)貼生而成間斷的和狹長而鈍的鱗片,外被暗色細毛,成熟時開裂。堅果圓錐形,柱頭外露。花期5月。果期10月。
生長丘陵或低山森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廣東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蘇、陜西等地。
②青?,又名:面櫧(《綱目》),青栲、細葉青櫟。
常綠喬木,高6~16米。樹皮灰褐色。葉互生,堅紙質;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長3~11厘米,寬2~4.5厘米,先端漸尖或短尾狀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上部2/3以上具鋸齒,下部全緣,上面綠色光亮,無毛,下面蒼白色;側脈11~15對,隆起直達齒端;葉柄長1.5~2.5厘米;▎涡裕刍4~5朵,排成腋生賽荑花序,雌花3~4朵排成短穗狀花序,著生于新枝葉腋。殼斗薄而脆,杯狀,高5~8毫米,寬1~1.3厘米,被微毛,鱗片連合成同心環(huán)帶5~7條。堅果2/3露出殼外,卵狀長形;ㄆ3~4月。果期10月。
生長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安徽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以上二種植物的樹皮及葉(櫧子皮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"味苦澀。"
②《飲膳正要圓》:"味酸甘,平,無毒,性微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"止泄痢,食之不饑,令健行,能除惡血,止渴。"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患酒膈者,細嚼頻食。"
【宜忌】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氣實腸燥者勿食。"
櫧子皮葉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殼斗科植物苦櫧或青?的樹皮及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櫧子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"煮取汁,與產婦飲之,止血。" ②《日用本草》:"嫩葉貼臁瘡,一日三換良。"...
先淆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土蜘蛛、王析(《爾雅》),顛淆蟲(《本草拾遺》),王母(《綱目》)。 【來源】為先淆科動物先淆的全蟲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先淆 體長橢圓形,長約1厘米余。全身黑褐色。頭胸部比...
柘木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?浦参镨蠘涞哪静摹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柘樹(《救荒本草》),又名:柘(《詩經》),柘桑(《淮南子》高誘注),文章樹(《清異錄》),灰桑樹(《湘陰縣志》),柘子,野梅子、野...
枳根皮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枸橘的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枸橘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根含檸檬苦素、印度??素、邪蒿素、β-谷甾醇、枸橘素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齒痛,痔疾,便血。 ①《藥性論》:"...
枕材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大葉釣樟的木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釣樟根皮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干、枝含揮發(fā)油,其中含50%萜烯,22.2%醇類。萜烯中主要是l-α-水芹烯;醇類主要是芳樟醇、松油醇...
燈籠果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狗葡萄、醋栗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山麻子,又名:東北茶?、山櫻桃。 落葉灌木,高1~2米.樹皮灰色,稍光滑;小枝褐...
麥刺藤葉 (金華《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》) 【異名】雞勾札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含羞草葉黃檀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含羞草葉黃檀 落葉本質藤本,高4~8米。樹皮棕色,密生皮孔。羽狀復葉;小葉31~41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