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橘絡(luò)
(《本草求原》)
【異名】橘絲(《綱目拾遺》),橘筋(《中藥材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內(nèi)層的筋絡(luò)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橘"條。
【采集】12月至次年1月間采集,將橘皮剝下,自皮內(nèi)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絡(luò),曬干或微火烘干。比較完整而理順成束者,稱為"鳳尾橘絡(luò)"(又名"順筋")。多數(shù)斷裂,散亂不整者,稱為"金絲橘絡(luò)"(又名"亂絡(luò)","散絲橘絡(luò)")。如系用刀自橘皮內(nèi)鏟下者,稱為"鏟絡(luò)"。
【藥材】①鳳尾橘絡(luò)
呈長條形的網(wǎng)絡(luò)狀。多為淡黃白色,陳久則變成棕黃色。上端與蒂相連,其下則筋絡(luò)交叉而順直,每束長約6~10厘米,寬約0.5~1厘米。蒂呈圓形帽狀,十余束或更多壓緊為長方形塊狀。質(zhì)輕虛而軟,干后質(zhì)脆易斷。氣香,味微苦。以整齊、均勻、絡(luò)長不碎斷、色黃者為佳。
②金絲橘絡(luò)
呈不整齊的松散團狀,又如亂絲,長短不一,與蒂相混合,其余與鳳尾橘絡(luò)相同。
③鏟絡(luò)
筋絡(luò)多疏散碎斷,并連帶少量橘白,呈白色片狀小塊,有時夾雜橘蒂及少量內(nèi)瓤碎皮。以鳳尾橘絡(luò)品質(zhì)最佳,鏟絡(luò)品質(zhì)最差。
主產(chǎn)四川、福建、浙江。此外,廣西、廣東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貴州等地亦產(chǎn)。
【炮制】揀去雜質(zhì),摘除橘蒂,用水噴潤后撕開,曬干。
【性味】甘苦,平,
①《本草撮要》:"味淡微苦。"
②《本草便讀》:"甘,寒。"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甘苦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二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通絡(luò),理氣,化痰,治經(jīng)絡(luò)氣滯,久咳胸痛,痰中帶血,傷酒口渴。
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渴及吐酒,炒煎湯次甚驗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通經(jīng)絡(luò)滯氣、脈脹,驅(qū)皮里膜外積痰,活血。"
③《本草求原》:"通經(jīng)絡(luò),舒氣,化痰,燥胃去穢,和血脈。"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"化痰通絡(luò),治肺勞咳痰、咳血及濕熱客于經(jīng)隧等癥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8~1.5錢。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本草崇原》:"橘瓤上筋膜,治口渴吐酒,煎湯飲甚效,以其能行胸中之飲,而行于皮膚也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金御乘云,橘絲專能宣通經(jīng)絡(luò)滯氣,予屢用以治衛(wèi)氣逆于肺之脈脹甚有效。"
③《本草便讀》:"橘絡(luò),甘寒入絡(luò),無甚功用,或可清絡(luò)中之余熱耳。"
自消容 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 【異名】十字珍珠草(《本草求原》),自消融、通心草、大金不換(《嶺南采藥錄》),通心蓉(《廣東中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大豬屎豆的莖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大豬屎豆,又名:...
榛子 (《日華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棰子(《本草求原》),平榛(《河北習(xí)見樹木圖說》),山反栗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樺木科植物榛的種仁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榛(《詩經(jīng)》)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1...
梔子葉 (《本草求原》) 【異名】黃枝葉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。 【來源】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梔子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葉、葉柄含梔子甙、去羥梔子甙。 【性味】苦澀,寒。 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...
柚樹寄生 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 【異名】柚寄生(《本草求原》),祿柚寄生(《嶺南采藥錄》),柚子寄生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桑寄生科植物瘤果槲寄生的枝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瘤果槲寄生 寄生灌木。...
鷹不泊 (《本草求原》) 【異名】烏鴉不企樹、竻當(dāng)(《嶺南采藥錄》),鳥不宿、畫眉架(《嶺南草藥志》),刺倒樹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勒欓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勒欓 常綠灌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