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海芋
(《綱目》)
【異名】天荷(《本草拾遺》),羞天草(《庚辛玉冊》),隔河仙、觀音蓮(《綱目》),尖尾野芋頭、狼毒頭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獨腳蓮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野芋、木芋頭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廣東萬年青(《中國植物圖鑒》),老虎芋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大蟲芋、毒芋頭、天蒙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老虎蒙、痕芋頭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大葉野芋頭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,野芋頭、奚芋頭(《嶺南草藥志》),土塘、天河芋(《湖南藥物志》),廣東狼毒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樸薯頭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莖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海芋
多年生草本,高可達5米。莖粗壯,粗達90厘米。葉互生;闊卵形,極大,長30~90厘米,寬20~60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廣心狀箭頭形,2裂,裂片先端渾圓,近葉柄處合生,裂口狹,全緣或微呈波狀,側脈約9~12對,粗而明顯,綠色;葉柄粗壯,長60~90厘米,下部粗大,抱莖。花單性,同株;花序柄粗壯,每一葉腋內約有2個,長15~20厘米;佛焰苞的管長3~4厘米,粉綠色,苞片舟狀,長10~14厘米,寬4~5厘米,綠黃色,先端銳尖;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。雌花序長2~2.5厘米,位于下部;中性花序長2.5~9.5厘米,位于雌花序之上;雄花序長3厘米,位于中性花序之上;附屬體長約8厘米,有網狀槽紋;子房3~4室。漿果紅色;ㄆ冢捍耗┫某酢
生長山野間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臺灣、福建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本植物的果實(野芋實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加工時以布或紙墊手,以免中毒,用刀削去外皮,切片,以清水浸漂6~7天,多次換水,取出曬干或鮮用。
【藥材】干燥的根莖,呈橢圓形、長橢圓形或圓柱形,大小不一,長者可達90厘米,直徑3~6厘米或更粗。有時可見未除盡的栓皮及環(huán)狀的節(jié)和圓形的根痕。質堅實,橫斷面白色粉質,維管束呈淡黃色點狀散在,內皮層環(huán)清晰。氣微,味淡,嚼之發(fā)麻。
主產于廣東、廣西、四川等地。
此外,本品在廣東地區(qū),習慣作狼毒使用。參見狼毒條。
【化學成分】球莖含水分17.4%,粗蛋白4.11%,粗脂肪0.84%,粗纖維4.99%,灰分3.76%,無氮抽出物68.9%。另含山芋堿,有毒。
【性味】辛,溫,有毒。
①《綱目》:辛,有大毒。
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味淡,性寒,有大毒。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性溫,味辛,有毒。
【功用主治】治瘴瘧,急劇吐瀉,腸傷寒,風濕痛,疝氣,赤白帶下,癰疽腫毒,萎縮性鼻炎,瘰疬,疔瘡,疥癬,蛇、犬咬傷。
①《綱目》:治瘧瘴,毒腫,風癩。
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一切惡瘡腫毒,末,酒涂。
③《天寶本草》:敷疔瘡、疥癬。
④《廣西中藥志》:治肺結核,痧癥,熱病等。
⑤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內外痔瘡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;、煎湯(須久煎),1~3錢(鮮者0.5~1兩,切片與大米同炒至米焦后加水煮至米爛,去渣)。外用:焙貼、煨熱擦或搗敷。
【宜忌】不宜生食。否則中毒而致口舌腫脹,甚至窒息而死。體虛者慎服。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誤食之令人悶絕。
【選方】①治感冒暑氣,頭痛身倦:野芋根用濕紙封,煨熱之,擦頭額及腰脊、前后心、手彎腳彎,可令人遍身順適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②治風熱頭痛:野芋頭苗(切片),貼患部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③治絞腸痧腹痛:野芋頭四兩(炒黃),掃管葉(崗松)二兩(炒黃)。先將野芋煎好,再將掃管葉趁沸放下煎片刻,去渣溫服。忌飲米湯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④治腸傷寒:野芋頭(切片)四兩,加米一兩及生銹鐵釘二枚炒黃,加水適量煎服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⑤治婦人赤白帶下:野芋切細和米炒,加糖煮食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⑥治風濕骨痛:野芋頭一厚片。先將樟腦少許置于芋片中央,用火烤樟腦,趁火未熄,速敷患處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⑦治痔瘡便血:痕芋頭二斤煮雞,煮十二小時,取湯飲之,亦可將雞共服下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⑧治癰疽腫毒大瘡:尖尾野芋頭切片,火焙熱貼,冷又換熱者。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
⑨治背癰:痕芋頭和酒糟搗爛敷患處(已潰者勿用)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⑩治慢性萎縮性鼻炎:獨角蓮100公分,蟾酥1.5公分,麝香1公分,冰片2公分,香油適量。先將蟾酥用黃酒化開,后將獨角蓮根搗碎,周香油熬枯去渣,冷涼后,再加上麝香、蟾酥、冰片和原有的香油混合,便成油劑。用時裝入滴管滴鼻。另外,膏劑配法:依上述處方中的藥用量,蟾酥酒化,獨角蓮搗碎,擠出汁,去渣,再加上蟾酥、麝香、冰片和適量的甘油,混合成泥膏狀,便成。(《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》(2):116,1957)
⑾治坐板瘡:痕芋頭、豬油,搗爛敷患處。
⑿治毒蛇娛蚣咬傷:痕芋頭二兩,生油柑木皮一兩。用鹽水和藥搗爛,以濕紙或樹葉包裹煨熱敷患處。
⒀治狂犬病:痕芋頭四兩,煎水坎。亦有加入豬肉同煮,連服半個月。亦有兼用痕芋頭捶爛敷傷處。(⑾方以下出《嶺南草藥志》)
寒莓葉 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寒莓的葉或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寒莓(《本草會編》),又名:肺形草、水漂沙、寒刺泡、山火莓、大號刺波。 常綠蔓生小灌木。莖常...
海月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鏡魚(《臨海異物志》),以下魚(《食療本草》),海鏡、膏葉盤(《嶺表錄異》),蠣鏡(《閩中海錯疏》),石鏡(《海南志》),窗貝(《動物學大辭典》)。 【...
海蜇皮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異名】白皮子(《柑園小識》),白皮紙、秋風子(《綱目拾遺》),姹皮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羅皮(《動物學大辭典》)。 【來源】為海蜇科動物海蜇的傘部。動物形態(tài)...
是菜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辣米菜(《綱目》),野油菜(《分類草藥性》),塘葛菜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干油菜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石豇豆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,雞肉菜、田葛菜(廣州部...
海蘊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海蘊科植物海蘊的藻體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海蘊 藻體絲狀粘滑,淺褐色至黃綠色,由絲狀體組成的假膜體,外形呈圓柱形,常中空,具有不規(guī)則的二叉式小...
金絲杜仲 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 【異名】黃皮杜仲(《云南中草藥》),棉杜仲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。 【來源】為衛(wèi)矛科植物云南衛(wèi)矛的根、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云南衛(wèi)矛 常綠灌木,高可達...
白梅花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綠萼梅(《綱目拾遺》),綠梅花(《藥材學》)。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。植物形態(tài)詳烏梅條。 【采集】1~2月間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,攤置席上,曬...